沈鴻,機械工程專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中國機械工業的卓越領導人之一。是我國第一臺12000噸水壓機的總設計師。主持制造了用于冶金工業的30000噸模鍛水壓機。80~300毫米鋼管軋機和特薄板軋機等“九大設備”。組織編寫了中國第一部《機械工程手冊》、《電機工程手冊》大型工具書,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。
沈鴻1906年5月19日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,1913年七歲時在本鎮“米業小學”讀書四年,這是他一生中接受的全部正規教育,但他酷愛讀書,幼時好學歷史和人文科學,稍長致力于技術科學,幾十年勤奮不息,成為學有專長,知識淵博的專家。1919年到上海一家布店學徒,從此走進他的“社會大學”。他的所有知識都是在“社會大學”里通過刻苦自學和大量的實踐總結獲得的。
1919年至1921年,沈鴻先在布店里當了三年學徒,然后升為店員,協助管賬。在這期間,沈鴻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了上海人民在“五四”運動影響下向帝國主義爭取“華人市民權”的斗爭,“五卅”慘案后的罷工、罷市和游行示威,歡迎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上海,以及“四·一二”慘案后黑暗勢力重新恢復統治等一系列歷史事件,開始感覺到內外反動勢力強加給中國人民的羞辱和深重災難。通過與進步人士的接觸和閱讀《共產黨宣言》、《世界史綱》、《史記》《左傳》等書籍,努力思索人類歷史長河中國家民族的興亡更迭和個人作用等問題,逐漸萌發了“天下興亡、匹夫有責”的愛國意識。同時,上海的工商業和社會環境引發了沈鴻對機器的濃厚興趣。他從拆裝鐘表,修理小電器開始,進而注意觀察布店附近機器廠里的機床、動力機械以及各種工廠里的設備。1929年至1931年期間,他還有機會幫人籌建紡織ㄏ、橡膠制品廠,從觀察單臺機器進一步增加了對大機器生產的了解,使他更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。三年學徒期間,通過上夜校和自學,補習了英文和初中數、理、化。學徒期滿之后,他的微薄工資除吃飯養家之外,主要用于買書。他還利用上海的公益文化設施充實自己,“商務印書館”的“涵芬樓”、“總商會圖書館”、“文化進步社”等都是他經??磿?、借書的地方。由滬江大學一位教授編譯的《世界十大成功人傳》對他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從書中發現,法拉弟、愛迪生等人也都出身貧苦,沒有受過多少學校正規教育,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,終于取得很大成功。因而他深信,一個受正規教育少的人只要下苦功夫,通過自己學習和實踐學會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本領,同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。
1931年冬,沈鴻從布店同事和親友中集資5000元開辦了“利用五金廠”,制造彈子鎖。當時,這種“洋鎖”是少數洋行,尤其是美國耶勒(Yele)公司壟斷的產品?!袄面i廠”敢于向這塊陣地發起挑戰,引起了洋人們的驚奇和忌恨。耶勒公司先想花錢收買該鎖廠,遭到沈鴻的拒絕。收買不成便施展降價傾銷政策,企圖把利用鎖廠擠垮。沈鴻通過提高產品質量,薄利多銷,不但使利用牌彈子鎖在上海站住了腳根,還遠銷到香港和南洋市場。通過這場商戰,沈鴻一方面痛感民族工業深受外國勢力的壓迫,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中國貨能與洋貨競爭的信心。于是他開始產生了制造汽車的雄心。他利用代友人管理汽車隊的機會參加修理、拆裝汽車,同時夜以繼日地鉆研《汽車發動機構造》、《材料學》等書籍。他決定先從汽車零件和維修設備做起,1936年他設計制造了一套制造氣門的機器,得到成功??上Р痪每谷諔馉幈l,沈鴻制造汽車的夢想未能實現。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。沈鴻不愿淪為亡國奴,便于9月帶領利用鎖廠的7名青工,10部機床,乘兩條小木船,隨以胡厥文為首的愛國工商界遷移委員會向大后方遷移。
長途奔波到達武漢之后,沈鴻發現國民黨政府無心組織內遷的工廠為抗戰出力,只是潰散逃跑,沒有明確的方向。正當他徬徨失望的時候,八路軍平型關抗日大捷。同時他聽到看到的種種事實證明,共產黨是真心抗戰的,于是他決心帶了全部工人和機器,經西安奔赴延安。
抗戰八年的大部分時間沈鴻在安塞縣山溝里的“茶坊兵工廠”擔任總工程師。在這八年里,為挽救民族危亡,沈鴻接受和解決了一項接一項的技術與生產難題。他以極大的毅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,向能夠找得到的書本學習,向李強、錢志道、徐馳等專家和有豐富實際經驗的老工人學習,經過反復實踐探索,從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出發,使一個個難題都得到了創造性的解決據統計,八年中沈鴻與茶坊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共設計制造了供子彈廠、迫擊炮廠、槍、火藥廠和前方游動修械廠用的成套機器設備134種型號、數百臺套。還為民用工業,包括制藥、醫療器械、造紙、印刷、造幣、化工、煉鐵、煉焦、玻璃、石油等工廠設計制造了成套機器設備、單機和重要部件400多臺件。經過這樣的艱苦鍛煉,沈鴻的知識和本領大大提高了,對抗戰也做出了很大貢獻。為此,他三次被評為陜甘寧邊區的勞動模范和特等勞動模范。1942年發給沈鴻的特等勞動模范獎狀是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“無限忠誠”四個大字。
抗戰勝利后,沈鴻從延安到晉察冀解放區工作,曾任張家口龍煙煤礦代經理,兵工局華北企業部工程師。194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9年3月進入北京,1949年9月30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,43歲時與志同道合的吳平結婚,實踐了“先立業,后成家”的夙愿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到1955年4月,沈鴻在中央財經委員會任處長、副局長。他的主要工作是對全國工業狀況的調查研究和與蘇聯洽談援建項目。在國內,他跑遍主要工業部門的主要廠礦,對國外,他多次隨周恩來總理、李富春副總理和其他領導同志去蘇聯考察、談判,奔忙于北京、莫斯科之間辦理設備交接工作。1955年9月到1959年8月,沈鴻先后任第三機械工業部(主管地方機械工業)部長助理,電機工業部副部長和煤炭工業部副部長,一直協助張霖之部長工作。
在這以后,因為中國基礎工業已初具規模,他將注意力集中到決定國家工業和軍事實力的大型設備。1958年5月,在出席中共八屆二中全會期間,他寫信給毛主席建議制造萬噸水壓機,得到批準。當年秋天便開始萬噸水壓機的設計工作。這時,我國的生產設備尚無制造萬噸水壓機的能力,沈鴻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拼焊結構。1959年8月到1961年底,沈鴻調任農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。在這期間,完成了萬噸水壓機的制造、安裝和投入生產。同時期奉周恩來總理之命,協助水電部解決了三門峽水電站15萬千瓦大型水輪機轉子焊接的難題。1961年底,沈鴻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,主持我國國防尖端工業所需九大設備的設計制造工作。九大設備工程浩大,難度極高,前后歷時9年,到1969年才最后完成。1961年底至1979年底沈鴻任一機部副部長18年,1980年至1982年初調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,在這20年期間還主持了馬鞍山鐵路車輪輪箍軋機、本溪輥寬1700毫米薄鋼板連續式熱軋機、攀枝花鋼鐵公司成套生產設備、舞陽寬4200毫米特厚鋼板軋機的設計制造工程;積極參予了汽車工業技術改造、葛洲壩閘門等工程;主持或參予了從儀器儀表到發電設備,從農128業機械到軍工配套的大量工程項目的研究和決策。70年代中期,為了匯總國內外機電工程的知識和經驗,他主持編輯了總共25卷,3000萬字的《機械工程手冊》和《電機工程手冊》,在80年代,又主持編輯了250萬字的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機械工程》卷。1988年6月,沈鴻以82歲高齡離休
沈鴻是中國科學院院士,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,是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外籍榮譽會員、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金質獎章獲得者。他是第三、四、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、第五、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,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為我國機械工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大貢獻。